【三市镇防汛救灾系列报道十一】洪流中的脊梁:三市镇的抗洪壮歌
2024-07-10 07:59:2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三市镇 | 编辑:熊敏、黄美旗 | 作者:毛涤敏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4609


在岁月的长河中,总有一些瞬间,以它不可抗拒的力量,深刻地烙印在历史的记忆之中。三市镇,这个曾以秀丽风光闻名遐迩的小镇,却在今年夏天,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。洪水如猛兽般肆虐,将往日的宁静与美好撕扯得支离破碎,留下的是一片千疮百孔、满目疮痍的景象。然而,在这绝望与无助交织的时刻,却有一群人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,挺起了三市镇的脊梁。


洪流中的灯塔:欧阳孝清的坚守

在这场抗洪斗争中,欧阳孝清,三新村支部书记,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。作为人民的公仆,他始终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。7月1日,洪水肆虐最为猖獗的那一天,欧阳孝清没有选择退缩,而是毅然决然地冲在了最前线。尽管年事已高,但他却毫不畏惧,在及腰的洪水中,亲自背着被困的村民,将他们一个个转移到安全地带。他的背影,在洪水中显得格外坚定和伟岸。为了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到达受灾严重的淡江村,欧阳孝清又亲自组织人员,冒着生命危险,打通了前往淡江村的道路,为后续的抗洪抢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在大溪堰坝区,那是三新村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,也是欧阳孝清牵挂最深的地方,大溪堰——这座承载着三市人民希望与梦想的古老水利工程,也在洪水的无情冲击下已经溃决。始建于清康熙1688年的大溪堰,已有三百多年历史,它不仅是三市最重要的堰坝,更是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命脉。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欧阳孝清更是心急如焚。每天,无论风雨,总能看到他穿梭在泥泞中的身影,一遍遍检查大坝的受损情况,一次次协调抢修工作。面对镜头,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几度哽咽:“这条大坝,它不仅仅是石头和泥沙堆砌而成的工程,它是我们村的生命线,是周边群众灌溉的希望,更是我们农民心中的信仰。无论多难,我们都必须修好它!”


众志成城:

余了然与七十多名志愿者的力量
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余了然,一位三新村的老党员,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“退休不褪色”的深刻内涵。他不仅是抢修大溪堰的见证者,更是参与者。在他的号召下,村上的干部、党员以及普通群众纷纷响应,自发组成了一支七十多人的志愿者队伍,其中不乏年过七旬的老书记和稚嫩的中学生。他们不分年龄,不计报酬,只为守护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。

余了然在堰坝处忙碌的身影,成为了最动人的风景线。他不仅要负责调配人员,确保抢修工作有序进行,还要亲自上阵,搬运物资,清理淤泥。汗水浸湿了衣衫,泥土沾满了裤腿,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与希望的光芒。

主动帮忙的小志愿者们


希望的曙光:灾后重建的温暖篇章

洪水虽猛,却冲不垮人心的堤坝;灾难虽重,却压不垮三市镇人民团结一致、共克时艰的决心。在欧阳孝清、余了然等党员干部和广大志愿者的带领下,三市镇正逐步走出阴霾,迈向重建的征程。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,捐款捐物,共同为三市镇的灾后恢复贡献力量。

这是一场关于勇气与责任的考验,更是一次人性光辉的闪耀。在三市镇这片被洪水洗礼过的土地上,我们看到了无数平凡人的伟大,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,更坚信了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,只要心中有爱,希望就永远不会熄灭。


责编:熊敏、黄美旗

来源:三市镇

  下载APP